在这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盛夏时节,沈阳药科大学“红色记忆,筑梦本溪”暑期社会实践团共同参与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实践活动。如今,这场活动已落下帷幕,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难忘的经历,总结其中的收获与成长。
为了让成员们亲身体验革命历史,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更好的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依旧闪耀光芒,实践团在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和桓仁满族自治县这两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参观了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日纪念馆、关门山密营遗址以及为当地居民提供义诊,前往国秀中药材种植基地与桓仁希望种植家庭农场学习中药种植,探访放山文化与野山参博物馆。
活动开始的第一天下午,实践团前往关门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抵达遗址后,实践团成员们穿过密林小径,来到了密营的旧址,入眼便是简屋陋席,但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砾都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实践团成员们的眼中,饱含着对革命先辈在如此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仍旧依靠智慧和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抗日斗争的壮举的钦佩与感动。
当日晚,成员们为关门山附近的居民提供了一场温馨的健康服务,针对老年常见病日常用药和保健给出建议、意见。实践团成员设立简易诊台,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解答健康疑问。此外,实践团成员们特别关注老年群体,耐心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倾听他们的故事。成员们与居民们的接触时间虽短暂,交流虽简单,却传递了无尽的温暖与关怀,村民们纷纷表示不仅对身体健康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还感受到了来自年轻一代的善意与帮助。
第二天一早,迎着朝霞,实践团前往国秀中药材种植基地参观学习。负责人杨国清老先生向成员们介绍了五味子、白鲜皮、黄精等中药材的种植条件和药用价值。此外,拥有近三十年党龄的他还向我们分享了作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奋斗历程,他表示:“中药种植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更多的年轻力量投入到这份事业之中来,一齐为中药发展贡献力量。”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一行前往桓仁希望种植家庭农场,与负责人陈希德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在这里,他们亲眼见证了中药材种植的新模式:高大的玉米环绕着喜阴的中药材,既为药材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又赋予了农田新的生命力。陈希德叔叔耐心讲解,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中药材的品质与产量,还巧妙地将农业与旅游融合,让农田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亮丽风景线,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赞叹,这种创新思维与实践精神,正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最后一天,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本次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在解说员的引领下,成员们缓缓步入馆内,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映入眼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的它们,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日岁月。通过详实的文字记载与生动的讲解,实践团成员们对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英勇事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发祥地,是国歌激昂响起的地方。在参观的最后,实践团全体回望历史,致敬先烈,满怀激情地合唱起了国歌,嘹亮的歌声在纪念馆内回荡,不仅表达了对先烈们的崇高敬意,也为此次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段旅程不仅是一次对革命历史的深刻回望,更是一场沈药学子亲身参与的,促进中药文化在红色土壤中茁壮成长的生动实践。在这片被无数先烈鲜血染红的土地上,中药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绽放出勃勃生机。我们沿着红色路线,不仅重温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更见证了中药产业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实现了红色精神与绿色生态的完美融合。愿这份红色记忆永远镌刻于心,愿中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型发展生生不息,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多力量。
虽然本次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我们的成长与进步才刚刚开始。我们将把在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